【星岛热评】生长激素滥用,拔苗助长戕后代

2024-06-18 10:2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成为所有父母的焦虑之源。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商家“薅羊毛”薅到手软,从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兴趣班,到喂养形形色色的营养品,打各类新潮的激素,拔苗助长,数见不鲜。比如某个孩子6岁,身高只有109厘米,根据“儿童身高数值对照表”,属于“矮小”范围——心慌意乱之下,广东深圳某市民带着孩子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给孩子注射一年的生长激素。

注射之后,立竿见影。孩子的身高从109厘米长至120厘米,一年内长高了11厘米。可副作用随之而来,孩子经常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却找不到病因。要“长高”还是要“健康”?家长思虑再三,选择了后者。停止注射生长激素后,孩子的身体状况逐渐恢复正常。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长激素在家长圈颇受欢迎。有家长看到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或者想让孩子长得更高,便想到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表示,孩子的身高取决于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70%是遗传因素,30%是后天因素,对于生长激素的运用,一定要经过医生专业诊治。生长激素用不好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比如,用得不好,形成骨骺过早闭合、性早熟,反而更长不了个儿了,还会带来其他生长发育问题。

医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身高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另一方面为后天的营养、运动、睡眠、环境及疾病等因素。遗传因素对儿童身高的影响最大,约占70%。后天因素中,营养是儿童长高的物质基础;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如果光靠打针,恐怕事与愿违。运动可以在孩子身高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像跑步、引体向上。保障充分的睡眠是让人体在休息过程中,整个的激素内分泌水平能够保持很好分泌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所以睡眠尤为重要。

由此,专家建议规范生长激素的使用,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监管,医生要严格遵守相关儿童诊治指南,谨防临床上生长激素滥用、超范围使用。对于受利益驱动诱导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违规行为,卫生、药监、司法等部门应该形成合力,严厉查处。尽管如此,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不长个时,仍然避免不了铤而走险,千方百计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一名医生吐槽,有家长到门诊来,要求给孩子做生长激素化验,医生说不用做还挨了骂。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法国最新研究表明,儿童用生长激素增高,在成年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更大。法国研究人员对7000名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进行长期跟踪,他们平均11岁时开始用生长激素治疗,疗程约四年。研究时他们已经成年,其中11例参加者发生卒中,8人属于出血性卒中,发病平均年龄24岁,4人死于卒中,相当于英国普通人群卒中发生率的3~7倍。参与该项研究的巴黎大学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学部负责人考斯特博士称:“目前用生长激素的儿童不应轻易停药,但应和医生沟通。医生开药也应综合考虑。”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儿童卒中项目主任艾克德博士说:“这项研究让人思考生长激素对儿童的风险。”

如今,即便是发明了生物制剂生长激素的西方医学也同意注射生长激素对人体有多种副作用。因此,西方医学对儿童是否可以接受生长激素治疗有着严格的定义:只有因缺乏生长激素而身材矮小的儿童才能接受生长激素疗法。如果不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身材矮小的儿童就无法接受生长激素治疗。但事实上,滥用生长激素的趋势很难控制。例如,一些孩子,即使自己的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牟利心切的医生也建议使用生长激素。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