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香港铁路通车百年,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与民生

发布时间:2023-11-30 11:39

每有新铁路通车,总会有大批铁路粉到场争相做第一个乘客。百多年前的1910年10月1日,九广铁路通车,虽然当时未有“铁粉”,但铁路落成营运绝对是香港的一件大事。交通与民生息息相关,个中历史发展绝对是每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应该了解的。

东铁线过海段正式通车当日,港铁清晨在全新车站会展站开出特别头班车,铁路迷衝线入闸,现场非常热闹。

▲东铁线过海段正式通车当日,港铁清晨在全新车站会展站开出特别头班车,铁路迷衝线入闸,现场非常热闹。

通车百年 香港路一路进化

从蒸汽火车到电气化机车

1906年,港英政府正式就英段铁路展开兴建工程,铁路全长22英里,耗资130万英镑。1910年10月1日,九广铁路在尖沙咀举行通车典礼,主礼者是时任辅政司的署理港督梅含理爵士。

九广铁路通车后,九龙总站位于尖沙咀天星码头旁。1975年迁至红磡站,原址于80年代兴建了香港文化中心。

▲九广铁路通车后,九龙总站位于尖沙咀天星码头旁。1975年迁至红磡站,原址于80年代兴建了香港文化中心。

九广铁路开通时,便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蒸汽机车服务大众。及至二战结束,战时科技跃进,蒸汽机车因效能不及柴油机车,加上容易造成空气污染,于上世纪50年代渐渐消失。至1962年,所有蒸汽火车头完全停用,标志英段铁路蒸汽火车时代的终结。

而柴油机车,亦称“内燃机车”,以柴油引擎驱动,51至55号柴油机车为首5架在香港使用的柴油机车,全在澳洲制造。其中51及52号于1955年抵港,并正式投入服务。

曾于70年代投入服务,并已退役的港铁60号旧式柴油机车,于2023年9月中移入大埔的铁路博物馆。

▲曾于70年代投入服务,并已退役的港铁60号旧式柴油机车,于2023年9月中移入大埔的铁路博物馆。

现藏于香港铁路博物馆的51号柴油机车。

▲现藏于香港铁路博物馆的51号柴油机车。

随着新界区新市镇发展及空气污染问题,80年代柴油机车与蒸汽机车殊途同归,渐渐退出现代香港铁路史。取而代之的是,从外界撷取电力作为动力来源驱动的电气化机车。首阶段电气化工程于1982年5月6日完成,由九龙至沙田的电气化铁路服务正式启用,沿途设有九龙、旺角、九龙塘、沙田共4个车站。1983年5月2日,电气化铁路服务扩展至近郊线──沙田至大埔墟段。7月15日,大埔墟至罗湖段也提供电气化铁路服务。整个工程历时5年,工程金额高达35亿元,全长34公里电气化铁路落成。

见证日占历史

1941年12月,日军袭港,当时英军撤离时曾计划破坏铁路设施,以阻碍日军推进。然而日军长驱直进新界,英军来不及应对,只能炸了一部分烟墩山隧道,但果效不彰。1946年战后,火车损毁不少,港府曾向英国军部购入12辆军用蒸汽火车头,以作应急之用。

三年零八个月后,政府在粉岭和合石兴建坟场,但由于道路不完善,清明节和重阳节期间异常挤拥,因此政府决定兴建一条铁路支线,以便利拜祭人士及运送死者。这条支线在1951年落成启用,但因战后不少葬于和合石的死者与日军侵占有关,竟不时有死者在支线和车站徘徊的传闻;更有指支线火车太摇晃,部分尸体(战后初期资源不足,未必有棺木)被抛至路轨上,被尾随火车辗过。这些大多是传闻,没有实证。后来,70年代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北区,包括和合石支线沿路地段,因此该支线在1983年拆掉。

没有栏杆的铁路

昔日,铁路路轨没有栏杆,一些牛群会走入路轨,行经的火车会减速,让牛大哥先走过路轨;小孩们亦会走上路轨玩乐,有些会追赶火车,有些更会将大石抛在路轨上,观看火车如何应付。因此,后期的火车会有推石器,以推走一些石头。而当时,一些市民便因擅进路轨而意外被辗毙,后来便加设栏杆。

而当时,一些市民便因擅进路轨而意外被辗毙,后来便加设栏杆。(网上图片)

▲而当时,一些市民便因擅进路轨而意外被辗毙,后来便加设栏杆。(网上图片)

铁路发展与民生

随着九广铁路与时并进,1979年地铁“修正早期系统”(观塘至石硖尾)段通车,为本港的集体运输带来大大的进步,以配合社会发展。该路段现已分别归属荃湾线和观塘线,来往观塘及中环站。

铁路发展与新市镇发展

新界新市镇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如沙田、大埔和北区等,大量居民移居于这些地方。人口急增,交通需求也增加。除了巴士、小巴外,铁路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随着大埔新市镇发展,便新建了大埔墟铁路站和太和站,除了站内面积大大增加外,更有不少新设施,月台面积增阔,更有不少商店等。太和站更是公共屋邨和铁路相连的铁路站,结合交通、商场和屋邨。当居民出外工作或上学,使用铁路亦十分快捷、舒适和便利。

新界新市镇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如沙田、大埔和北区等,大量居民移居于这些地方。人口急增,交通需求也增加,图为大埔新市镇。(维基百科图片)

▲新界新市镇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如沙田、大埔和北区等,大量居民移居于这些地方。人口急增,交通需求也增加,图为大埔新市镇。(维基百科图片)

其次,香港铁路发展亦能带动经济,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如铁路上盖或邻近铁路兴建住宅及商场。以将军澳区日出康城铁路站发展为例,便不只限于铁路发展,更涉及不少住宅项目,令该区有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些改变有助增加房屋供应,更有助改善不少人的居住环境。一些市民考虑购入或租住这些新建且交通便利的单位,令本身的生活素质得以提升。

铁路发展与社区联系

香港人口密集,各区有本身的独特文化,如西区有传统旧楼、元朗区有墟市、旺角是潮流文化集中地、黄大仙有宏大的庙宇等等。若交通发展便利,除有利市民大众游览各地,亦有助推动不同地方的本土文化,让大家建立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屯马线开通后,不少市民大众经宋皇台站来访九龙城,令九龙城发生变化。除了本土居民外,外区人士也增加游览,令这区人气急升。铁路不但有利本区居民外出,更有助外区人士来访,令不同区域得以连结。

铁路发展与本土文化

的确,香港铁路发展便利各人交往,一方面有助不同人士认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如大家可乘搭铁路至天水围站参观屏山文物径,了解新界邓氏历史发展脉络。可是,铁路发展却有机会令部分本土文化消失。随着铁路带动地区经济起动,原有商店租金急升,一些小店老铺或难以经营,最终走上结业的道路。如港岛线西延至西营盘等地,便令不同老店结业。

的确,香港铁路发展便利各人交往,一方面有助不同人士认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如大家可乘搭铁路至天水围站参观屏山文物径,了解新界邓氏历史发展脉络。可是,铁路发展却有机会令部分本土文化消失。(港铁官方路线图片)

▲的确,香港铁路发展便利各人交往,一方面有助不同人士认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如大家可乘搭铁路至天水围站参观屏山文物径,了解新界邓氏历史发展脉络。可是,铁路发展却有机会令部分本土文化消失。(港铁官方路线图片)

文:星岛中学学生报《S-FILE》编辑部、陈志华老师;

图:星岛图片库、九广铁路公司、维基百科、网上图片

更多香港吃喝玩乐资讯,尽在万博亚洲安全:

新光戏院重温香港经典电影,4K修复版限时上映!

氛围感拉满!香港 31个圣诞市集、最强商场打卡装饰大盘点

香港十大购物圣地,年底大促扫货必去!

只需77元,即可打卡香港超美的圣诞小镇!品尝美味海鲜大餐

香港10大圣诞自助餐推荐!早鸟优惠低至267元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