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通”欠针对性,空缺请人难,科创业欠逾3万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3-09-14 09:37

港府去年底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至今反应热烈获4万多宗申请,不过部分抵港“高才”仍未找到工作,亦忧虑子女升学等问题,对留港抱观望态度。“高才通”属城中焦点,多名立法会议员及人力资源顾问均指,现时计划欠针对性,建议当局优化制订“高才通2.0”,聚焦“十四五”规划下香港重点发展“八大中心”欠缺的人才,其中“重灾区”科创行业便欠逾3万人,并在世界百强大学外,开放予个别学科出色的内地及海外院校毕业生,同时加紧监察高才工作情况及提供支援,盼留住人才,令政策走得更远。

至今年7月底,入境处接获4.1万宗高才通申请个案,当中3万宗获批。

▲至今年7月底,入境处接获4.1万宗高才通申请个案,当中3万宗获批。

过去3年,本港流失20万劳动人口,去年《施政报告》推出一系列“抢人才”措施,当中为期两年的“高才通”属重头项目,原意是填补近年流失的劳动人口,成功申请者可获发为期2年的通行证来港自行创业或应征求职。计划中分3类申请,A类是过去1年,年薪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的人士;B类是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过去5年内累积3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以上两类不设限额。至于C类是最近5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但工作经验少于3年,每年限额1万人。截至7月底,入境处收到逾4万份“高才通”申请,当中3万多人获批,逾2.2万人已领取签证,其中一半人已抵港。成功申请个案中,A类申请者约19%,其馀逾80%为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当中B类占56%,C类约24%。

高才通申请及审批情况

▲高才通申请及审批情况

港府满意计划成效,正探讨放宽申请门槛的可能性,扩阔申请资格至非百强大学的毕业生,并希望人才能配合香港“八大中心”的发展目标。按“十四五”规划,香港确立为八个重点领域的发展中心。有人力资源顾问指,八大中心都需补充人才,但当中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航空枢纽等方面,本港已有长足的发展,反而近年港府视为发展重心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面对极大人手缺口。

据《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本港创科从业人员的需求从2020年4.5万人,急增至2030年的不少于10万人,而相关产业长期面对招聘困难,盼“高才通”可解燃眉之急。香港创科发展协会主席陈迪源指出,近年创科、资讯及通讯科技行业流失人手达3万至5万人,当中从事科研开发的专才空缺至少8000人,甚至过万计,而近年离港人士中不乏该类人才,有IT公司更要聘用已移民英国或万博亚洲安全的“前员工”暂解人手荒,但并非长远之计,需要补充人才维持创科竞争力。

盼港人员工传承及学习技术

陈迪源提到,要吸引高端人才来港,需要有新的大企业进驻香港,“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协助25间重点企业落地本港或确认在香港的发展计划,部分是生物科技公司,认为未来本港对创科人才需求有增无减。他补充,高端人才拥有相关技术专长,来港工作或创业会处于领军角色,盼港人员工能传承及学习技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立法会议员黄锦辉亦指,现时计划集中高端人才,但创科行业亦有赖一批前线科研人员落实研究,未来需引入该类人才,才有助行业发展。

议员倡吸世界百强院校外精英

近日,中央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黄锦辉指,未来深港两地会加强科技合作,当更多科研成果落地,在产学研合作上需要更多“技术转移中间人”协助。他坦言,现时在本港将科研落地或商品化有一定困难,未来要达致深港合作,当中牵涉中港两地法律差异,中间人的角色更吃重,需要熟悉两地法律及文化,希望“高才通”可招揽相关人才。

身兼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大学拓展)的立法会议员周文港亦指,留意到“高才通”在招揽人才上欠针对性,建议未来集中在八大中心下特别欠缺人手的行业,因为百强大学属大学综合排名,但现时内地排名首20至30位的“双一流”、“985工程”,及“211工程”大学亦于个别学科达国际级水平,呼吁未来放宽该类院校毕业生申请。周指,构建国际航运中心是八大中心其中一个目标,但现时本港航运业主要提供航运法律服务,或为远洋船融资,未来若要推动航运业发展,可放宽熟悉海事法及船舶服务的内地海事大学毕业人才申请。

有电子工程公司高层则关注,电子行业科研人才不足,可否聘请万博亚洲安全外援。他指,万博亚洲安全交通大学不属百大之列,但该校于电子工程及AI(人工智能)上,属全球首屈一指,盼当局加入院校名单,让相关高才考虑来港发展,壮大人才库。

立法会议员林振昇指,当局未跟进高才的求职状况,导致无法掌握计划成效。

▲立法会议员林振昇指,当局未跟进高才的求职状况,导致无法掌握计划成效。

忧子女升学 持观望态度

“高才通”自去年12月28日推出,惟立法会议员林振升指,得悉有抵港“高才”仍未找到工作,因忧虑子女升学等问题,对留港抱观望态度,亦有企业反映无法接触高才,而当局也未跟进高才的“搵工”状况,以及从事哪类工作等,导致无法掌握计划成效,是重大漏洞。资深人力顾问周绮萍亦指,“高才通”审批宽松,发现有申请者将之放在履历炫耀,认为引入的人手要有质量,“起码超过一半申请人,能转化为我们的劳动力,才谈得上达到目的。”黄锦辉亦指,如何协助高才创业或找工作是重要课题,建议政府尝试担当猎头公司角色,如中介人般串连业界及高才配对工作。

周文港则关注“高才通”本身是便利入境的措施,但现时当局未就其家眷提供配套措施,相反新加坡、伦敦、内地及杜拜的输入人才计划,有提供子女教育、住屋及医疗等优惠,甚至设现金津贴,令香港面对很大竞争。对于有人质疑高才取得签证后不来港,周建议当局未来在优化“高才通2.0”时,加入每年留港的指定日数作为续证指标。

有人力资源顾问则敦促当局尽快成立实体的“香港人才服务窗口”,跟进高才工作情况及提供支援,盼留住人才。劳福局指,正筹备今年底前成立实体的“人才窗口”,制订、统筹及推动招揽人才的前线工作,并会与已来港人才保持联系,留意其在港发展,并适时调整支援服务。

根据《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本港创科从业人员的需求2030年将急增至10万人以上。

▲根据《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本港创科从业人员的需求2030年将急增至10万人以上。

提供生活锦囊  助内地高才融入香港

截至今年7月底,入境处批出3万多宗“高才通”申请个案,当中94%属内地申请者,其馀来自加拿大、美国及澳洲。有立法会议员频频接触内地高才,提供生活锦囊,协助他们融入香港。

任职科技公司高层的立法会议员尚海龙,于2011年透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他指体会内地高才来港的陌生感,过去数月接触数百位内地高才,部分拥有硕士及博士等高学历,在内地亦达管理阶层。他指,部分高才在港从事游戏开发、通讯及采购等工作,但整体求职率不高,而A和B类高才多数已婚有子女,他们最关心子女学业、居住等问题,其次是自身学历承认问题,以及税务安排等,惟当局在相关方面支援不足,成为他们来港发展的忧虑。近月,他成立“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盼维系一班初到港的高才。

立法会议员黄锦辉指,“高才通”原意吸纳全球精英,认为当局宜开拓及吸引其他国家人才,包括沙地阿拉伯等一带一路国家。他指,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与欧美市场生意减少,当局应透过招揽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助香港开拓当地市场。

周文港亦指,在抢人才之余,本港亦要培育本地人才,并透过放宽非本地生收生限制,支援非本地生来港就读,填补香港的人才缺口,利用自资院校及中小学的剩馀学额,推动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

数字指B类为实干  弥补流失劳动人口

成功申请的高才,A类5754人中有1000人,于过去1年薪金达1000万以上,B类1.6万人中有9000多人是5年至10年或以上年资。有猎头公司指,该批有工作经验的B类高才,将主力弥补流失的劳动人口。

立法会议员黄锦辉指,未来深港加强科技合作,需要“技术转移中间人”专才。

▲立法会议员黄锦辉指,未来深港加强科技合作,需要“技术转移中间人”专才。

资深人力顾问周绮萍指,近月曾替多名B类申请人面试,发现部分是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在内地达管理层,对工作有一定掌握能力。她质疑“高才通”引入C类少于3年工作经验的百强大学毕业生,直言本港有5家百强大学的毕业生可填补该些空缺。猎头公司负责人John估计,A类的高才多数会自行创业,反而是一批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B类申请人最实干,将有望弥补近年流失的中高端劳动人口。

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亦指,内地出现失业问题,“高才通”对内地人才有一定吸引力,可望为本港注入生力军。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