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广汽埃安生产的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下线,标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突破2000万辆。而由生产1000万辆至第2000万辆,中国只用了17个月的时间。
央视评论:跑出“中国速度”
央视新闻8日发表评论称,中国新能源汽车达成第一个1000万辆,用了15年;完成第二个1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产量越来越多,用时越来越短”,这背后是政策和市场双重支撑,也是技术和体系共同“加持”。
评论指,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产业化到规模化,从市场化到全球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疾驰,留下无数个闪亮节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中,中国品牌占六席。
人民日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政策
《人民日报》评论认为,得益于财税金融、积分管理、道路通行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更得益于中国品牌车企紧抓转型机遇推出适应消费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更是超过60%。
《人民日报》评论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亦得益于市场规模的快速增加、核心技术突破及产业链自主可控及能力稳步提升。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按年增长93.4%,销量占比25.6%,提前3年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今年1至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按年分别增长45.1%和46.8%;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7.7%,远超14%的全球平均水平;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前5月累计出口45.7万辆,按年增长1.6倍。
核心技术持续突破
中国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新型成组技术、高镍无钴电池等实现突破应用。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超过4.8千瓦/公斤,最高转速达到16000转/分钟。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平均电耗下降到12.35千瓦时。
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稳步提升
“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智能座舱等智能网联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算力芯片、激光雷达以及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正陆续实现装车应用。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